工商业省钱新路径:光伏储能系统如何实现 “削峰填谷”降本增效?
2025-07-17
今天我们不说虚的,谈谈一个让工厂、商场、写字楼真正省下真金白银的利器——光伏储能系统。它到底怎么帮我们“削峰填谷”,把电费账单打下来?听我来和你聊聊。
一、电费账单的“痛点”:峰谷电价差,扎心又扎钱!
先说说痛点。企业用户打开电费单,是不是常被那“尖峰时刻”的单价刺得肉疼?现在很多地方的电价执行的是分时电价政策,简单说就是:用电高峰时段(比如白天工作时段、夏天晚上七八点),电价贼贵;用电低谷时段(比如深夜到凌晨),电价贼便宜。这个价差,真的不是一星半点!
举个例子:
广东珠三角地区:峰时段电价可能高达1.3元/度以上,而谷时段可能低至0.3元/度左右。差价能达到惊人的1块钱/度!
浙江:大工业用户夏天峰谷价差普遍在0.9元/度左右。
其他工商业电价较高省份(如上海、江苏、京津冀等):峰谷价差普遍在0.7-1元/度之间。
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工厂白天开足马力干活时,用的每一度高价电,都在默默吞噬利润!晚上电价便宜了?对不起,工厂可能下班了,或者设备不能停也得硬着头皮用高价电。
每年电费里冤枉钱占了多少?算过这笔账吗?更别提还有容量费、需量费等“附加伤害”了。
二、光伏登场:白天的“削峰”尖兵
怎么对付高价电?光伏(太阳能发电)是第一步好棋。
想象一下,白天阳光充足的时候,正好是电价最贵的峰段或平段。这时,安装在厂房屋顶、车棚顶、空地上的光伏板就开始发力了。它们吸收阳光,源源不断地产生绿色电力。
关键操作:自发自用!
光伏发的电,优先供给企业自己用!也就是说,在阳光普照的工作日白天,你工厂里机器轰鸣、空调运转所用的电,很大一部分不再是来自电网的高价电,而是自家屋顶产的“免费太阳电”。这就好比你自己开了个小发电厂!
效果:直接“削峰”!
1.减少高价电买入量:
用电高峰时段,尽量用自己的光伏电,少买或者不买电网的高价电。这一下子就砍掉了电费的大头。
2.降低变压器容量费/需量费:
光伏出力恰好覆盖了白天的高负荷,降低了从电网取电的最大功率(俗称“需量”),这两项费用也能显著下降。
3.绿色环保,提升企业形象:
用了清洁能源,响应国家号召,ESG加分项,谈生意都更有底气。
但问题来了:光伏晚上不发电!傍晚和夜间用电怎么办?总不能摸黑生产吧?
三、储能出手:黑夜里的“填谷”高手
这时,该储能系统登场了!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大型的、智能的“充电宝”。
储能如何“填谷”?
1.谷时充电:
在深夜或凌晨,电价最便宜的谷时段(甚至有时出现极低电价或负电价),储能系统会自动启动,从电网“大口大口”地吸收便宜电,把电存起来。这个动作叫做“谷电充电”。
2.峰时放电:
到了白天电价高昂的峰段或平段,特别是当光伏发电不足以覆盖全部负荷时,储能系统开始干活了。它把夜里存的便宜电释放出来,供给企业使用。
效果:釜底抽薪!
1.高价时段用电 = 低价谷电成本:
白天峰时用的电,本质上是夜里谷时充的便宜电!大大降低用电成本!
2.完美补充光伏:
光伏白天发电(主要削峰),储能在光伏不足或电价最高的时段放电(深度削峰),并在光伏发电充足但电价不高时,把多余的电存起来备用(优化收益)。
3.进一步平衡负荷,降低需量费:
储能的充放电就像一个“缓冲池”,让企业从电网取电的功率曲线更平稳,避免出现瞬间用电高峰,进一步降低需量电费。
4.应急备用电源:
万一遇到电网故障或临时停电,储能系统还能变身UPS(不间断电源),保障关键设备或生产线不断电,避免生产中断带来的巨大损失(这个价值,有时候比省的电费还高!)。
“削峰填谷”黄金搭档:1+1 > 2的效果
光伏负责在电价高的白天“开源”(发电自用),储能负责在电价低的夜里“节流”(存便宜电)并在高电价时放电。两者配合,形成一个能量管理闭环:
光伏发电充足且电价高时 → 优先用光伏电(削峰)。
光伏发电不足但电价高时 → 优先用储能存的谷电(削峰)。
电价低的谷时段 → 储能系统默默充电(填谷)。
电价低的平段且光伏有富余 → 可选择给储能充电或上网卖电(需评估收益)。
光伏+储能的“削峰填谷”模式,是摆在工商业用户面前的一条清晰、可行的降本增效新路径。它抓住电价差,通过技术组合拳,把原本流出去的真金白银留在企业口袋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