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智技术如何守护储能安全?沃太能源这样做
2025-10-17
随着储能行业快速发展,截至2024年底,全球新型储能(以锂离子技术为主)累计装机规模达165GW;2025年6月,中国累计装机突破100GW,是“十三五”末的32倍。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,安全与系统化运维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。
为探索行业安全创新路径,第五届储能安全研讨会于10月16日在天津召开,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、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、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联合主办,汇聚产学研力量,共议行业发展新方向。
沃太能源中国区总经理游峰受邀出席大会,并在“储能故障诊断与安全运维”分论坛中发表《数智技术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实践》主题报告,分享了沃太能源在安全监测、智能运营与数字孪生运维等方面的实践成果,凭借自主研发的低碳智慧园区平台,助力储能安全体系从“被动防御”向“主动预防”升级。
关于沃太能源低碳智慧园区平台
基于“云-边-端”一体化架构,沃太能源低碳智慧园区平台融合能源互联网与工业物联网技术,打通设备层、数据层与应用层,实现园区能源的全面感知、智能分析与协同调控。平台依托大数据与AI算法,提供多维度数据洞察与决策支持,助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、降低用能成本、优化运维管理水平。
实时监测,让风险“早发现”
安全上,沃太能源通过构建毫秒级数据采集体系,覆盖电芯、模组、簇到舱/柜的多维监测,实现电压、温度、气体等关键参数的实时感知。依托大数据和AI算法,进行系统健康预测及安全预警。
同时,采用MEMS 气体探测技术可在10秒内识别氢气、一氧化碳等特征气体,较传统烟感预警提前30分钟;基于物理-数据融合模型的电池健康评估(SOH)精度达92%,实现隐患早识别、早处置。
数字孪生赋能,提升应急处理效率
为提高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、可预测、可优化管理,沃太能源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物理实体的动态虚拟映射,实现从系统级到电芯级的全维度可视化监测,让每一度电的运行状态尽在掌握。
当物理系统故障时,虚拟模型可实时同步数据,迅速定位故障位置与原因;通过模拟不同操作对系统的影响,验证应急方案的可行性;并结合 GIS 地理信息与三维模型,实现指导远程运维团队与现场人员的协同作业。
数智化运营,让储能高效有价值
沃太能源围绕优化调度、全生命周期管理、资产增值三大目标,打造智能运营体系:
优化调度与收益提升
沃太能源通过多能协同建模与动态优化算法,实现风光储联合调度,提升经济效益与电网稳定性;并收集实时电价数据,自动调整充放电计划,优化电力市场套利收益。
全生命周期管理
通过虚拟仿真与数据追溯系统,沃太能源可在规划阶段根据项目信息,测算模型优化系统配置,设计阶段验证集装箱/储能柜布局与冷却等方案,运行阶段监控能效与热管理策略,退役阶段评估电池残值并指导梯次利用,实现储能资产从“建设即安全”到“运营即增值”的闭环管理。
聚合型虚拟电厂
沃太能源以“储能产品+聚合运营”双轮驱动,构建以虚拟电厂平台为核心,实现分布式储能智能聚合与统一调度,帮助企业用户参与需求响应、电力辅助服务、调峰调频和现货交易,获取额外收益。
产学研融合,共筑储能安全新体系
储能安全的提升离不开科研创新的支撑。早在 2024 年,沃太能源便与天津大学携手,联合开展《电化学储能电站仿真建模与短路故障识别技术研究》,并共建储能系统安全联合研究中心,推动储能安全技术的标准化与产业化。
未来,沃太能源将持续深耕能源数智安全,不断探索和应用前沿技术,为储能安全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